課程大綱(Course Outline)

對臺灣醫學史有興趣的學習者,相信對「熱帶醫學」(tropical medicine)一詞應該不會感到陌生。「熱帶醫學之父」美譽的英國醫師萬巴德 (Patrick Manson, 1844 - 1922),年輕時曾在臺灣打狗(今高雄旗津地區)、福建廈門鼓浪嶼與香港地區行醫多年,對於瘧疾與絲蟲病等寄生蟲感染症研究貢獻卓著。有鑒於熱帶醫學的重要性,在香港創建「香港華人西醫書院」(今香港大學醫學院前身),回到英國後繼而創建「倫敦熱帶醫學校」(今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在其所著《熱帶疾病》(1898)曾提到,「熱帶」一詞是指「氣象學」上的定義,並非「地理學」上的位置。在地球暖化日益嚴重的現今,重溫上述這段定義,更覺得萬巴德醫師的前瞻智慧高出我們甚多。

有鑑於此,熱帶醫學的重要性應該逐漸脫離過去認為是因為地區衛生條件不佳,所導致傳染病發生的刻板印象,而逐漸擴展至「普世性」疾病的思維,不應區分地理範圍,而是以疫病傳播與行為作為思考依歸。因此除了細菌、病毒與黴菌感染所致的疾病外,寄生蟲感染也是相當重要。由於地理範圍分布的限制,這些寄生蟲感染疾病的病原,牠們的生命史至少需要兩種宿主,其一通常必須在「高氣溫」下才能生存,這類疾病占熱帶疾病的大宗。也因為這樣,寄生蟲疾病與一般的感染症不同,需要集合具生物學、寄生蟲學、昆蟲學、地理學等專門知識的知識才能有效地進行防治。

基於上述理由,本課程將從寄生行為談起,擬介紹生命與寄生蟲的緣起,到生物間的交互作用來認識寄生蟲,並由歷史與文學觀點來看寄生蟲在當代中的意義。再藉由寄生蟲感染途徑的分類與介紹,讓學習者認識寄生蟲的防治重點與全球的重要性。對於生活中的相關議題,將以專題的方式進行單元性的介紹,強化學習者的專業知識。最後,配合 15+3 課程的設計,將以開放式課程「歷史的聲音」作為自主學習的手段,細鍊演講除闡述臺灣寄生蟲學前輩們在這塊土地上的耕耘成果外,也期望進一步看到台灣醫學演技與進步的過程,並學習前輩們的德行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