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度大三建築設計題目方向暨操作原則

■    課程目標:

1. 問題界定、系統性思考及敘事的能力。(Synergy Thinking

2. 都市環境中跨街廓之多元/複合建築類型及多群組建築的建築計畫、配置與設計的操作。(Building Program

3.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相互影響的處理。(Environmental Effect

4.垂直性建築中服務性及被服務性空間的理解。(Vertical Development

5.高齡化、少子化社會議題的態度表達及建築呈現。(Social Issues

6.氣候變遷與疫情影響下,對實體空間的處理觀念。(reduce/reuse/recycle

 

■    課程策略:

1.開設「建築類型」以輔助設計課程。

2. 每學期之二個設計題目皆位於同一區域(跨街廓),讓同學可深度討論區域議題即提出整體規劃構想。

3. 恢復實體授課後,於設計發題當日進行快速設計操作加強概念發想及議題探討。

4. 利用每週草圖及草模型的操作訓練設計工作方法和態度。

5. 設計課程交流(下學期與高雄大學建築系大三共題與互評)

上學期課程內容:

1.鄰里設施設計(社區空間、多重活動交流的建築): 八週

a.基地位於發展成熟社區內的公眾使用空間。

b.思考特定社區在人口分佈及資訊急遽變化的年代中,鄰里設施如何反應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c.非消極的建物,而是充滿資訊的生活體 。

d. 非單一的靜態空間 , 是多元動態交流的社區生活場域。

2. Working+短居空間: 十週

(1)Working: 辦公室設計 工作空間 複合機能的建築

a. 2050 人類型公司的工作場域。

b. 對未來個人工作單元及群組工作環境的探討。

c. 包含會議、工作、展示、服務支援等空間類型。

d.對公共議題空間的設置

e.we work/we share/we interact

(2)Hospitality/ Retail: 都市旅宿 +1 空間設計 短居空間----住宿行為的建築

a.空間類別另行決定 針對社交場域的詮釋 。

b. 思考跨領域業別的空間整合 。

c. 對短居 、 社交 、 服務支援等空間類型的定義 。

下學期課程內容:

1.Education--垂直教育場域設計(學習空間)---都會型態的學習場所: 八週

a.都會區基地 / 規模約 5001000 坪。

b.都市社區內之學校並考量既有應保存環境。

c. 對既有教育空間及制度的辯證及實踐方案。

2.Hybrid / Mix Use--都市混居建築設計(群居)---多戶多元生活建築群:十週

a.都會區基地 / 規模約 30005000 坪 。

b. 含工作、商業、娛樂、教育、居住等複合型生活機能。

c. 對集居生活( Collective Living )單元及生活群組互動的省思。

d. 對共用空間、私有空間、外部空間的詮釋。

e. 對生活空間公領域、共領域、私領域的體認。

f. 對大規模開發社會責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