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資訊:目前先採線上授課,詳細課堂再說明,請同學第一堂課準時加入以下Google Meet 會議。
台語語言學專題
2月 18日 (星期五) · 下午6:10 - 9:00
如何加入 Google Meet 會議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oey-zuok-dng
任何問題(如有加選、請假):請mail:2005cold@gmail.com
文學院 臺灣文學系 (所) 110 學年度 下 學期增設課程表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Taiwa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2022 Academic Year Spring Course Proposal
課程名稱 Title of Course |
中文:語言學專題 英文:Taiwanese linguistics |
|||||||||||||||||||||||||||||||||||||||
開課班級 Class |
碩專班 |
|||||||||||||||||||||||||||||||||||||||
必 (選) 修 Required/Elective |
選 |
|||||||||||||||||||||||||||||||||||||||
學分數 No. of Credits |
3 |
|||||||||||||||||||||||||||||||||||||||
先修科目 Prerequisite Course(s) |
無 |
|||||||||||||||||||||||||||||||||||||||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
杜仲奇 |
|||||||||||||||||||||||||||||||||||||||
教學內容及進度 Course Description |
一、教學目標(Course Objectives) 1. 了解台灣語言基礎與特點。 2. 了解台灣方言特色與分布。 3. 認識台語工具書。 4. 學習調查方法與實作
二、教學內容(Course Description) 1. 讓學生認識台灣語言演變、分布與特色。 2. 讓學生學習運用台灣語言工具書。 3. 讓學生練習語言研究方法與作業討論。
三、教學進度(Course Schedule)
|
|||||||||||||||||||||||||||||||||||||||
授課方式 Teaching Approach(es) |
講授、討論、田野調查與試作 |
|||||||||||||||||||||||||||||||||||||||
課程教材 Course Material |
1. 甘為霖,《廈門音新字典》。 2. 杜嘉德作、巴克禮增補,《廈英大辭典》。 3. 小川尚義,《台日大辭典》,台灣總督府。 4. 《台語研究 Journal of Taiwanese Vernacular》,國立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NCKU CTLT) & 亞細亞國際傳播社(Asian Atsiu International) & Ainosco Press。 |
|||||||||||||||||||||||||||||||||||||||
課程要求 Course Requirements |
無 |
|||||||||||||||||||||||||||||||||||||||
成績考核 Grading Criteria |
出席與參與 30% 期中、期末報告70% |
|||||||||||||||||||||||||||||||||||||||
參考書目 References |
川尚義,1931,《台日大辭典》,台北:台灣總督府。 小川尚義主編, 1907,《日台大辭典》,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發行。 巴克禮Thomas barclay,1923,《廈英大辭典增補》,上海出版。 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8,《台灣在藉漢民族鄉貫別調查》。 吳守禮校註,2001,《明嘉靖刊荔鏡記戲文校理》,臺北:從宜工作室。 杜仲奇,《台灣同安腔个音韻演變佮方言類型分布─以曲盤、方言調查佮歌仔冊、辭書等文獻為建構基礎》,成大台文系博論。 杜建坊,2008,《歌仔冊起鼓─語言、文學與文化》,台中:五南─台灣書房。 蔣為文 ,2007,《 語言、文學kap台灣國家再想像》,台南:成功大學。 蔣為文, 2014,《喙講台語。手寫台文》,台南:亞細亞國際傳播社。 蔣為文, 2015 (編),《白話字運動先行者》,台南:亞細亞國際傳播社。 洪惟仁,1996B,《彙音妙悟與古代泉州音》,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洪惟仁,2003B,《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台灣普通腔的形成》,清華大學語言所博士論文。 洪惟仁,2006,〈高屏地區的語言分布〉,《語言暨語言學》,7.2:365-416。 洪惟仁,2009,《台中地區的語言分佈》,第四屆台灣語文暨文化研討會,中山醫學大學。 洪惟仁,2009A,〈台北地區閩南語的方言類型與方言分區〉,《台灣語文研究》3期,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洪惟仁,2009B,〈桃園地區的語言分佈〉,國科會補助計畫。 洪惟仁,2010,《雲林縣的語言分布》,台中:台灣語言文化分布與族群遷徙工作坊。 洪惟仁、許世融,2008A,《台北地區漢語方言的分佈》,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台中:台灣的語言方言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 洪惟仁、許世融,2008B,《新竹地區的語言分佈與民族遷徙》,中央大學:第八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 馬重奇,2008,《閩台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屏生,2007A,《台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台南:開朗雜誌。 曹逢甫,2013,〈台灣閩南語共同腔的浮現: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的探討〉,《語言暨語言學》,14.2:457-484。 陳淑娟,2010B,〈台灣閩南語新興的語音變異──台北市、彰化市及台南市元音系統與陽入原調的調查分析〉,《語言暨語言學》,11.2:425-468。 陳淑娟,2013,〈台北社子方言的語音變異與變化〉,《語言暨語言學》, 14.2:371-408。 董忠司,2001A,《福爾摩沙的烙印 臺灣閩南語概要》,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劉鴻溝,1953,《閩南音樂指譜全集》,菲律賓金蘭郎君社。 潘科元,1997,《大台北地區閩南語方言音韻的類型與分布》,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廣誠,2003,《台灣閩南語概要》,南天。 張裕宏,2009,《TJ台語白話小詞典》,亞細亞國際傳播社。 龔煌城、姚榮松佮洪惟仁,1989,〈台灣北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國科會「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計畫」(NSC 77-0301-H-001-32GR)報告。 龔煌城、姚榮松佮洪惟仁,1992,〈台灣中北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國科會「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計畫」(NSC 81-0301-H-001-15G)報告。 龔煌城、姚榮松佮洪惟仁,1993A,〈台灣中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國科會「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計畫」(NSC 82-0301-H-001-051G)報告。 龔煌城佮洪惟仁,1994,〈台灣南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國科會「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計畫」(NSC 83-0301-H-001-076G)報告。 龔煌城佮洪惟仁,1995,〈台灣南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高雄縣部份〉,行政院國科會「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計畫」(NSC84-2411-H-001-027G)報告。 龔煌城佮洪惟仁,1997,〈台灣東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東部及屏東、澎湖部份〉,行政院國科會「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計畫」(NSC85-2417-H-001-010)報告。 |
|||||||||||||||||||||||||||||||||||||||
教育目標 |
碩專班: ☑ 建立學生以台灣為主體所創造的文學、文化、語言及相關美學再現形式的深刻認知。 ☑ 培養歷史意識、當代關懷與社會參與精神兼備的心胸。 □ 開拓具國際觀的多元文化視野,形塑世界公民的典範。
|
|||||||||||||||||||||||||||||||||||||||
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 |
碩專班: ☑ 深耕人文精神,傳承台灣文化。 □ 培養獨立思考與民主素養。 ☑ 關懷本土,服務社會,豐富生命內涵。 □ 擴展國際視野,涵育多元文化價值。 ☑ 閱讀與書寫及從事教育工作的基礎能力。 □ 從事影音、傳播等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基本技能。 □ 批判、思辯與社會關懷。 ☑ 本土多樣化語言與文化的學習、研究與傳承。 □ 英日等語言與文化的基礎能力。 □ 對國際文化與社會的理解與掌握能力。 □ 培養在地思考、全球行動的種子人才。
|
|||||||||||||||||||||||||||||||||||||||
教育主題類別 |
□1.人權、法治、權利等。 □2.教育防制犯罪教育。 □3.兩性、婦女、家庭、老人及幼兒等。 ☑4. 社區、服務、文化教育。 □5. 相關WTO教育。 □6. 相關智慧、消費者等課程或法規教育。 ☑7. 鄉土、原住民等相關傳統教育。 □8. 傳播、數位、媒體資訊、科技教育。 □9. 環境、保育教育。 □10.醫學藥物教育。 □11.海洋。 ☑99.其他 |
|||||||||||||||||||||||||||||||||||||||
|
1. 本課程是否規劃業界教師參與教學或演講 □是 ☑否,約 次 2. 本課程是否規劃內含校外實習 (並非參訪) □是 ☑否,約 天 3. 本課程是否可歸認為學術倫理課程□是 ☑否,含學術倫理課程 小時 |
|||||||||||||||||||||||||||||||||||||||
備註(如限修人數、所屬學程等) Remarks(e.g. Maximum enrollment,if the course is counted towards a program certificate, etc.) |
所屬領域 |
☑ 文學與文化 □ 歷史與社會 ☑ 語言與傳播 □ 應用與實務 |
||||||||||||||||||||||||||||||||||||||
課程編碼 |
□ 基礎 □ 初階 □ 進階 ☑ 專題 |
|||||||||||||||||||||||||||||||||||||||
所屬學程 |
|
|||||||||||||||||||||||||||||||||||||||
其他 |
本課程以台語授課 |
- 教師(teacher): 杜仲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