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大綱(Course Outline)

氣候變遷是當代世界不可迴避的核心議題,它必須從跨領域、跨疆界、科技整合的角度予以認識,它的迫切性涉及每個國家、區域與地球公民。本課程希望從台灣的在地經驗如何回應這個議題出發,透過場域認識、多重關係人對話、實踐方案操作等密集課程設計,以生態變遷、產業變遷、空間變遷三條軸線,讓修課學生思考全球氣候變遷對當代公民的影響及重新梳理與紀錄在地自然環境與社區共作的「地方知識」,課程結束後提出在地實作/知識的紀錄(小組報告可選擇PPT、海報與影片其中兩種)及個人參與心得報告,反饋地方。

此學期課程安排如下:

9/27  課程說明與作業評量方式;線上同步教學

10/4  場域介紹(養水種電計畫與光采濕地計畫);實體教學。

10/16.17  密集課程

11/8  作業成果討論;實體討論

 

一、10/16(六)、10/17(日)密集課程說明

第一天

0830--1013: 莒光號火車(台南-林邊);上課地點: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火車站旁)

10301200:氣候變遷下漁村生態現況/黃頌平(1.5小時)

12001400:從產地到餐桌社區廚房體驗/鄭婉阡

14001530:林邊空間變遷/陳錦超(1.5小時)

15301730:踏查林邊場域現況/陳錦超(2小時;戶外課)

17301830:晚餐

18301930:氣候變遷下在地NGO的努力/鄭婉阡(1小時)

19302100:氣候變遷與在地產業/鄭慶堂 (1.5小時)

第二天

07300900:農村書寫與小組分組討論田調題綱/簡義明、林淑惠(1.5小時)

09001200:農村踏查(3小時,戶外課)

12001300:午餐

13001430:小組討論、成果製作(林淑惠;1.5小時)

1430-1630:成果發表/林淑惠、鄭婉阡、簡義明(1.5小時)

1640--賦歸

 

二、分組議題:
(一)生態變遷/黃頌平

(二)產業變遷/鄭慶堂

(三)空間變遷/陳錦超


三、閱讀文本

(一)10/4
林淑惠,因應氣候變遷的在地協力調適行動,2017,成大建築所博士論文。

(二)出發前請先閱讀
1.
周桂田等,日常生活的能源革命:八個台灣能源轉型先驅者的故事第五章,2019,春山出版。

2.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紀錄:
for
成大光采濕地農圃導覽、20140811黃頌平講說光采濕地生態養殖、活化蓮霧產業的經營(一)(二)、環境教育在地化、產業化案例分享婉阡。

3.蔡佳珊,重磅調查光電侵農大調查,直擊上百案場,揭發四大亂象,2020,上下游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olar-invasion/

4.楊弘任,2017,「養水種電」的行動者網絡分析:地方政府、光電廠商與在地農漁民


四、評分方式:

1.個人課程心得(50%) :以2000字為限,修課學生需將參與課堂與實作之實錄與心得寫成報告,在11/8上課前繳交。

2.小組實作方案(50%):預計將修課同學以四至五人分組,經由田野調查後產出實作成果。除了團體成績25%外,個人在這部分的參與程度也會有25%的分數占比。